“巴蜀人文勝地,秦漢絲錦名邦”,“天上取樣人間織,滿城皆聞機杼聲”,無數的詩句都說明南充這是一個人杰地靈,鐘靈毓秀,絲綢文化濃郁的地方。
提起南充絲綢就一定會聯想到這里的六合絲廠,在1921年,張瀾先生在今順慶區南門壩創辦果山蠶業社,傳授孵蠶種、栽桑養蠶、改良蠶種等技術,并購置60部腳踏繅絲車繅制揚返絲,創立了南充繅制勻度揚返絲之例。1915年,絲廠生產的“金鹿鶴”牌生絲,獲首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。后來,張瀾等人集資白銀5萬兩,在今天順慶區學院街創辦六合絲廠,并于1929年遷至南充縣都京壩﹣一這就是六合絲廠的前身。
六合絲廠,作為迄今為止存續時間最長的絲綢企業,六合絲廠以時間、空間、人文等多維度設計結合,呈現出蠶桑絲綢主題的歷史與文化、生產與工藝。樓角紅拖飄繡緞,檐牙錦簇飐紗燈。半仙亭籃輿雪中回,黃綢日高眠。一個擁有大量工業遺址的明珠,傳承千年,記錄著南充蠶桑的時間軌跡,承載了一代代人的青春歲月。
提及絲綢,在2022年世界絲綢源點-博鰲國際峰會上,眾人以“絲源,絲頭,絲魂”為主題,以絲綢為媒,文化為轎,深入探討絲綢產業的出路與發展,是一場絕妙的思想盛宴。柔順而精致細膩、高貴而又典雅的絲綢與旗袍絲絲縷縷交織著,展示著不俗的復古和清純。即使屬于它的時代已過,絲綢,但光輝依舊永存。